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受何影响?最新研究发现与肠道微生物变化有关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受何影响?最新研究发现与肠道微生物变化有关
2024-07-09 19:4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责任编辑:刘阳禾 2024年07月09日 19: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最新发表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完成的儿童一项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组的孤独特异性细菌和非细菌成分以及它们的功能,或影响了男童和女童的症谱铜陵市某某医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这项研究发现,系障响最新研现肠儿童肠道这些成分的碍受特定组合或能指导未来的诊断和机制研究。
该论文介绍,何影肠道微生物组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道微关系一直在被研究,但这些研究关注的生物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相比神经正常个体的变化。目前,变化铜陵市某某医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人们并不清楚肠道微生物组的有关其他组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古菌、儿童真菌和病毒,孤独以及肠道微生物组功能(或存在的症谱基因)。
在本项研究中,系障响最新研现肠论文通讯作者、碍受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Siew C. Ng)和同事从研究的5个队列中选取了1627名年龄在1到13岁之间、有或没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男童和女童(24.4%),并对他们的粪便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论文作者将这些样本与关于饮食、用药和共病等额外因素的数据共同分析。在控制这些混杂因素后,研究发现有14种古菌、51种细菌、7种真菌、18种病毒、27种微生物基因和12个代谢通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发生了改变。
随后,黄秀娟和同事进一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根据31种微生物和功能建立了一个模型,该模型在发现男性和女性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方面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使用来自单一界(如细菌或古菌)的肠道微生物标志物的组合。
论文作者总结指出,由于这31种标志物在多个队列具有复现性,它们可能还有临床诊断潜力。同时,这些研究发现或许还能推动今后对肠道菌群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假说驱动的机制研究。(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健康·生活频道
(责任编辑:时尚)
- 2026年山东单招、综评新变化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 智汇科普·科普中国智库专家访谈丨李象益: 创新是科普事业的灵魂
- 中短途客流增加 “五一”假期客流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 金价,又涨了!
- 0.01%阿托品滴眼液上市后,中国儿童的近视有救了?
- 多款知名进口药告别国内市场 views+
- 德乌洛费乌:我的职业生涯其实很精彩;正在努力重新回到赛场 views+
- 官方:利雅得新月与门将布努续约至2028年 views+
- 传宗馥莉被“带走”,知情人士称:宗馥莉今日正常上班 views+
- 全红婵将于全运会复出,代表广东队参加三个项目比赛 views+
- iPhone Air开启无卡时代 一图看懂手机eSIM views+
- 重组崩盘、证监会立案!9000人彻夜难眠! views+
- 新凯来发布全球首个超高速智能示波器 views+
- 全锦赛:韩旭8中7四川女篮38分大胜武汉 进决赛战江苏冲4连冠 views+
- Sora 之后谷歌Veo 3.1也来了 views+
